進士題名碑
孔廟院內198座進士題名碑,記載了元、明、清三代51624名進士的姓名、籍貫、名次。進士題名始于唐代雁塔題名,據說韋肇及第,偶爾題名寺塔,于是后人相繼仿效。
孔廟院內題名碑是元代皇慶二年(1313年)開科取士后建立的。元代開科16次,明代又曾把元代的刻名磨去刻上本朝進士姓名,故元代題名碑已不多見,僅有的三座是康熙年間國子監祭酒(校長)吳苑掘地時發現的。
明代77座,清代118座。著名人物有:明朝護衛北京城將領于謙、明末大將軍袁崇煥、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李鴻章、禁煙首領林則徐等。其中光緒三十年(1904年)清代末科進士題名碑上還刻有“沈均儒”的名字。沈先生是著名的愛國人士,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、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。還有一些事跡、傳說,在民間流傳很廣的傳奇人物,如劉墉(劉羅鍋)、紀昀(紀曉嵐)等,也均碑上有名。
劉墉、山東諸城人,按其才華本應成為狀元,但一般考官決定不了,必須皇帝御批。乾隆皇帝拿到劉墉試卷后,看其名字為“墉”,說 “狀元怎能用庸碌之人”,于是召見劉墉,見其矮小、雞胸、羅鍋。便想為難他一下,讓他以自身長相為題作詩一首,劉墉即刻吟到“背駝負乾坤,胸高滿經綸,一眼辨忠奸,單腿跳龍門,丹心扶社稷,涂腦謝皇恩,以貌取才者,豈是賢德人”。弄得乾隆皇帝啞口無言,但乾隆還是御批為二甲二名。
進士題名碑于2011年完成保護棚的修繕工作。
.jpg)
進士題名碑
.jpg)
進士題名碑

進士題名碑

進士題名碑